2008年1月27日 星期日

滋味行家--臺灣烘焙王

品嚐好的麵包,要先壓一壓,才聞得出麵包的內涵。

「料理和麵包可以做完美的結合!」今年三月,獲得國際麵包比賽臺灣選拔賽冠軍的吳寶春如是說。一般人法國料理吃麵包是蘸醬料吃。而馬鈴薯切丁,加入橄欖油、迷迭香、海鹽,烘烤後攪和到麵團裡製成麵包,則是吳寶春自創的「香草馬鈴薯麵包」。這款麵包,口感鬆軟、且散發著自然的香草味。
吳寶春家住屏東,隻身前來臺北當學徒。供吃住的學徒生活,每天必須早上三點半起床烤麵包,直到晚上十點才就寢,隔日一樣三點得早起。
那時怎麼都不覺辛苦?「可能是因為覺得辛苦是理所當然的吧!」二十年前機器沒有現在發達,麵包都是手工發酵、手工製成。當兵時,他曾經想過「要繼續做麵包嗎?」當時很多同年齡的人都在工廠上班,哪裡錢多就往哪裡跑。
退伍後,他花了兩年的時間,來省察自我。「那時很迷惘,一直想確定自己的方向。」因此無論是卡內基或心靈成長的課程,他都去上過,利用晚上麵包店下班的時間,跑去上課。
「我那時滿腦子只想要確定一件事,我要的是什麼?我的人生規劃方向對嗎?要如何衝刺?跨越?」可見吳寶春對的自我期許甚高。

發現老麵的魅力
然而命運卻硬是跟吳寶春賭氣。那時臺灣麵包工業,因為人力嚴重的不足,許多麵包工廠都用發酵劑來讓麵團發酵,以節省成本。
他卻堅持用手工發酵,這種追求原味的精神,卻得不到同行的認可。在麵包店工作時,備受壓力,許多人都不贊同他這樣耗費人力的手工發酵。他不顧反對一鼓作氣花了五年的時間,來實驗手工發酵的老麵。
「其實,那時我也很害怕會遭到市場淘汰!掙扎了好久。」在那時連學徒都使用發酵劑了,根本沒人用老舊的手工方式發酵。或許就是憑藉著一股傻勁,不肯屈就、放棄,一直到公司慢慢接受才開始有了市場。堅持,讓他發現了老麵的魅力!

照顧老麵如老婆
皇天不負苦心人,今年三月,吳寶春以「法國鄉村麵包」、「梅花麵包」、「天然酵母酒釀麵包」與「法國長條麵包」四款參賽作品奪得國際麵包比賽—臺灣選拔賽冠軍。
而此次參賽,吳寶春的「老麵」居功厥偉。每款老麵都經過八年的發酵,初以裸麥粉加水揉製而成的麵團,經過不斷的「餵養」,才開始散發屬於老麵的深厚風味。不僅如此,為了讓菌類充滿健康活力,餵養期間每八小時就必須察看一次,更重要的是嚴控溫度,掌握發酵速度,避免發酵過快,風味不夠。
比賽時,由於臺北溫差大,「氣溫驟降,還得帶老麵到化妝室吹暖氣」其細心呵護的程度,曾引來老婆吃醋,直說老麵像是他的小老婆。

什麼是好吃?
「我那時一研究新款麵包,就會讓同事試吃,每個人都說好吃,但一推上市,卻賣得不長久!」幾次下來,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。常常反思,究竟要如何才會好吃?「有時覺得自己只是一位麵包工匠,而不是麵包師傅。」
直到他遇到了生命中峰迴路轉的好友。
那時吳寶春在臺中的喜多田麵包店工作,認識了堂本麵包店的老闆,最令他深感意外的是,堂本老闆學藝兩年就開業,且麵包還賣得挺好,看著外觀不起眼卻美味的麵包大受好評,讓他對麵包的美味開始有了不同的認知。
「他跟我分享成功的最大祕訣,在於感受;由於他之前從事高級音響的業務,常常跟有錢人接觸,開麵包店之後,思考模式由有錢人都喜歡吃什麼去思考。」吳寶春和好友吃遍了臺中大大小小的餐館、小吃,待在臺中的那五年幾乎都在品嚐食物。
曾經有一次吃了一餐叫「喜樂菜」,餐廳裡沒有目錄、沒有招牌,也沒有店鋪的樣子,只有兩位夫妻隨性做菜。一人兩千元的收費方式,菜色卻常常令人驚豔。慢慢地,吃得多了,味覺也訓練得愈來愈豐富了,無論是有名氣的餐館,亦或是無名的小吃,都在他一餐一餐當中,累積了不少「品食」的經驗。

理想麵包的實踐
老麵製成的麵包,採用天然酵母發酵,擁有自然的麥香、回甘與酸氣,不需要再加入重油重糖彌補口味不足。除了口感上越嚼越香外,也正好符合現今的健康意識。在品嚐冠軍麵包時,他教導我們要先將麵包壓一下,讓自然的麥香溢出,聞一聞,再品嚐麵包「內涵的味道」。訪談結束之際,問及吳寶春心中理想的飲食生活,他笑著說:「若能在市中心附近的森林,蓋一個小木屋、一間烘焙坊,與一個搖爐,簡單的餐點還提供民宿;讓旅客不只品嚐麵包,又可放鬆心情。重要的是將鄉村生活品味帶入都市中,那就太完美了!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