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月27日 星期日

母親的傳情菜--咀嚼不盡的思念

母親傅培梅做菜、教菜時的身影,一直都是她料理生活中咀嚼不盡的滋味。


「媽媽從來都沒要我跟她走同樣的路,但在料理的路上一路走來,我卻深刻的感受到,媽媽的辛苦與用心。」在程安琪老師的記憶中,母親傅培梅做菜時的身影,說菜與教導學生的模樣,一直都是她料理生活中咀嚼不盡的滋味。

媽媽身後聽菜的女娃兒
「小時候,家裡包餃子是家常便飯,但家裡的餃子輪不到我們包,媽媽與奶奶總會嫌我們小孩技巧不夠,會把餃子弄破、弄醜。」安琪老師笑說;為了能幫上忙,小孩總跟在大人身後,沒餃子可包,但有餃子皮可桿。
再大一點,上了小學,母親在家門前的院子搭了個棚,在院子裡研究料理,她在屋內屋外玩耍常有「聽菜」的機會;草蝦、黃魚、五花肉,一個下午母親像變戲法般,變出一道道在那時許多人還不熟悉的菜色,小時候的她還不識幾個大字,但對於菜名與食物素材卻常常認得。
「學校老師還沒教的字,我們一聽就知道是哪個字,那是因為跟在媽媽身後常常幫她跑腿拿材料、端盤子,也聽菜!」安琪說。印象當中,母親常做一些家常菜,雖然不是餐餐珍饈,但像是小孩愛吃的「炒炒肉」和爺爺愛吃的「雞鬧豆腐」,竟也讓聽菜、看菜的女娃兒,覺得做菜不難。
圖片:
1. 炒炒肉
2. 雞鬧豆腐


媽媽的味道
「回想剛開始真正學做菜,那時我正是青春年華……」文化大學戲劇係一畢業就接了電視台的戲,一演就演了兩百五十六集「保鏢」連續劇的安琪,卻因母親心臟開刀,家中烹飪教室沒人管,節目片單如積雪飛來;「媽媽急在心裡卻不說,等她一開完刀就下病床準備開工,看著媽媽胸前長長的手術縫合疤,還新鮮的很,使她一拿菜刀就痛,我的心不禁糾結了!」安琪蹙眉說道。「我知道媽媽需要我,需要我幫她拿刀,需要我幫她管理烹飪教室,更需要我的支持與鼓勵。就這樣,我開始學做菜,在嚮譽全國的烹飪大師—傅培梅我的母親底下,接受特訓。」
一開始練刀工,傅培梅對她說「妳要不看刀也能切菜如流,這樣才能在電視上對著觀眾做菜。」猶記那時代母上陣,母親說菜,安琪操刀,才二十二歲的她,手上的飾品、戒指、手環都還不習慣摘下;就這樣邊學邊做而成了母親的傳人。
回憶過往,常常會令她想起「松鼠黃魚」、「糖醋鱈魚」與「炸蝦球」這三道菜。
傅培梅示範松鼠黃魚時,常說這道料理是外交菜,當魚身變成了松鼠尾巴狀,將魚一拉起許多洋人會拍手稱奇;而炸蝦球製法,除了要懂得掌握火候外,中國人弧口一捏蝦漿即成圓球狀的技巧,也是洋人爭相學習的。也在那時安琪才深刻體會到,母親的辛苦,不只是做菜,還包含了傳揚中華料理的用心;現在,每每吃到這幾道料理,禁不住回想起母親當時的辛苦,吃食時也更有媽媽的味道。
圖片:
1. 松鼠黃魚
2. 糖醋全魚
3. 炸蝦球


傳情的滋味
「媽媽老了,牙齒咬不動了。」在許多菜色當中,安琪一直以為母親最愛吃豆腐料理,爾後她才明白,並非是母親愛吃豆腐,而是因為母親老了,牙咬不動肉,所以才常常吃豆腐。
在她做料理愈來愈得心應手時,常常做母親愛吃的「紅燒豆腐」,直到有天,她發現母親是因為牙咬不動才吃豆腐,便開始研究其他軟性又營養的食材。「蔥燒海參」就是其中一道,在一遍又一遍換水發海參時,她心理常感到滿足,因為她知道,這是母親愛吃的料理。
「在我記憶中,媽媽一直都是以爸爸為重。」安琪說,當父親臥病在床,幾乎吃不下東西時,母親會做父親最愛吃的「黃魚餡餃子」;這道料理非常費工,要將魚肉用刀刮下,且不能有一丁點骨頭,再和剁細的絞肉拌成餡,包成餃子。每次母親去醫院探望父親,總會在家做好十二個黃魚餃子,父親病得不輕,但看到黃魚餃子總會吃上十個,這對母親來說,甚感欣慰。
北方人家有句話:「上馬餃子、下馬麵。」在安琪嫁人的當天,傅培梅包了許多餃子,讓她吃完了餃子好出門;「不知是喉塞哽咽而食不下咽,或是我哭哭啼啼而誤了美味,那一頓餃子我竟一顆也嚥不下。」爾後,當她為人妻、人母,回想起當年母親包餃子的滋味,竟帶有著深深的傳情味……
圖片:
1.蔥燒海參
2.紅燒豆腐
3.黃魚餃子

蔡季芳—體驗生活,隨處好滋味!

女性料理有三大方向,做菜要貼近生活,食材使用要懂變化,吃食要感受食物、懂得惜福,那其料理的溫柔就在其中。

小學四年級時,媽媽送了本食譜給蔡季芳當生日禮物;「那是我生平的第一本食譜,傅培梅的電視食譜。」那時民國六十九年,沒有什麼大書局,而一般書店是不賣食譜的;當時的黑白電視上有傅培梅烹飪節目,而臺視將傅培梅電視上示範過的料理,出版了一本書,書名就叫《傅培梅—電視食譜》。媽媽拿了錢(約新臺幣二百八十元,那時是很大的幣值)要她去郵局劃撥;那是蔡季芳第一次去郵局,她從郵局劃撥單填好那一刻起,就一直在等待。豈會想到長大後「烹飪」變成了她的工作,傅培梅老師會在二十多個年頭後,一面暱稱她為「丫頭」,一面幫她在第一本食譜上簽下了名。
身為人母、家庭主婦、慈濟志工媽媽,烹飪教室與電視烹飪教學節目的當紅老師蔡季芳,從不認為做菜只是「工作」。
十幾年前,當蔡季芳剛接觸電視節目圈時,常常會問工作夥伴,「攝影是你的最愛嗎?美術編輯是你的最愛嗎?」每個人的回答總是:「當然。」那時她會開心的想:「做菜是我的最愛,能在最愛的領域中工作,真是太幸福了。」生長在臺南小吃聖地,自小對料理和吃食非常有興趣,「小時候,家裡一個月會有一次外食機會,爸媽會給錢讓我們自己去外面吃飯。」那時蔡季芳和姊姊就很愛自己在家裡「亂做」;稱之為「亂做」是因為完全不照規章的做菜,純粹好玩的做菜;一點沙茶醬加水煮開勾芡打個蛋花,隨便煮些東西吃,卻很開心、很滿足;那應該就是一個開始。

生活料理談
蔡季芳每次節目企劃時都希望能帶給觀眾最貼近生活的料理方式,揣測觀眾的需求在哪裡?實際生活應用性高不高?當一個家庭主婦和媽媽,蔡季芳的思考邏輯很「生活」。
舉凡各式「老菜新做」,從以前到現在都有許多老菜色;「如果這些菜色是一直被需要的,那在現今的環境下,如何將這些菜色料理得更符合現代人的口味和需求?」無論是食材的使用、料理的變化,都在她這樣的思考邏輯下應運而生。畢竟現代人生活忙碌,不再像從前家庭主婦都以洗衣燒飯為主,為了要讓人方便又快速的做菜,她用心去感受每樣食材的可塑性,領悟菜色和生活的調和度,「從一個個的點串成了線,再由線連成了面。」在烹飪節目已經待了十二個年頭的她,一直深信人生就是如此,唯有多用心才有機會去體認。
料理是可依各人的習慣去改良的,現代人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古法在做菜;所以做菜時的傳統和創新是要並存的,這也是她一直強調的:回到生活的本意。

食物本身就有女性特質
「女性天生細膩,食物本身傾向於女性特質。」她曾經細想,為何在形容一道菜的特色時,幾乎都是帶有女性特質?甚至是溫潤的口感、微嗆的滋味、酸澀的味蕾,無不都是「女性的形容詞」。
女性料理食物會比男性來得細緻。雖然有許多的男性在料理上也有很好的表現,更遑論坊間的大廚以男性居多;但仔細觀察這些大廚的個性,總有些感性的特質。「食物本身透過不同的人,不同的手做出來,所表現出來的思考模式就不同了。」蔡季芳認為料理的人都有無法取代的溫柔面。
女性婚後有先生、小孩,家庭烹調就很重要。再者,料理的女性魅力在於成就感;征服食材、人口,啟動點在於基本的飽足感,擴大到家庭的互動關係,進而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。

小廚房大產能
以前的人規劃房子,臥房、書房、客房都規劃好了,剩下的一點點畸零地,才是廚房。雖然「飲食」在我們的生活中佔了很大一個區塊,但製作食物的廚房卻是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。
現代人想法比較不同了,廚房已經慢慢不只是做菜的地方;「每個人需求不同,像我的廚房,當初在規劃的時候,就依照我的需求考量,很多人還沒來我家前,都幻想我的廚房一定很大很漂亮,」蔡季芳說:「其實廚房無論大小如何,工具都該一應俱全,所有大小的鍋子、剷子、爐子全都以實用性來考量。」她對廚房的情感很實際,不在乎裝潢美觀。
因為實際,所以講效率,例如做西點的攪拌機旁有水槽方便清洗;平日燒菜煮飯的台面上又有兩個水槽。她料理食材時,會一邊整理,一邊料理;等菜上桌了,廚房也乾淨了。
「有一次,慈濟的師姐來我家,我們三個人,我在爐旁,一人在水漕備食材,另一人到外面幫忙整理餐桌;就一個晚上,我們做了五十甕的佛跳牆。」果然廚房大小不是問題,只要掌控得宜,小廚房也能有大產量。
不過由於現代人生活富裕,有許多家庭裝置房屋時,會把廚房硬體設備弄得很好,如果在設計上沒有考量自己的需求,而只是照著廠商的商品陳列規劃,到時使用起來就會很不貼心了。因此也有人說:「廚房會反映出一個主婦的個性。」

每一道食物都有臉
懂料理的人通常邏輯力也是很強的。
「常常觀察一些食物素材,對食物有情感才會有領悟。」由於對生活的觀察與感受比較強,使她更能瞭解料理的變化性。「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去唱歌,現在流行歌我沒有一首會唱;大家翻歌本,我卻對桌上的菜單很感興趣。」翻翻看現在年輕人喜歡什麼菜色?結果發現,有一些菜色是傳統的料理改變的,像是KTV賣得很好的「芋泥酥球」,其實就是用以前傳統點心「芋頭棗」(臺語)改良的——早期農家婦女初一十五經常準備的拜拜點心,南部外燴師傅常在裡面加了鹹蛋黃製成小點;現在改良的芋泥酥只是多了肉鬆,口感上就像新的點心了。這就是她喜歡觀察食物的地方,常常發現一些很有趣的小創意。
平日對食品加工頗有研究的她,在示範料理時,常會對人說:「每一道食物都有臉,只要能找出它的臉,在料理的呈現上就會有變化。」舉例而言一朵香菇雖然看起來都是一個樣,但詮釋角度的不同,就有不同的呈現效果。這就是她一直強調的,對食物的感受性。

勤儉蔬的滋味
看多了攝影棚內料理過的菜餚,大多是丟掉,而工作同仁也相繼感嘆以後會一起作伴去「吃餿」;慢慢的她開始有了將剩下的材料加以利用的想法。
利用剩餘的素材,變化成美味的小點心,她稱之為「勤儉蔬」。
冰箱若有過黃的香蕉,或是躲在冰箱很久的蘋果,也都是素材;將其切成條狀,用點檸檬汁或醋洗一下,再拌點葡萄乾,裹在餛飩皮內油炸,炸好後灑上一些肉桂糖粉,就是一道很可口的點心。「食物成就我的工作,那我也應該要有惜福的觀念,對食物要有感情。」思索著如何將剩餘食材消耗的她,有了這樣的體悟。
又如過完年,許多人家裡都有剩餘的年糕,由於過年時已經吃了太多甜食,像年糕這種比較甜的食材就很容易剩下來。她建議大家可以先將年糕切成條塊狀,然後加些酸菜和香菜,用餛飩皮(沾點麵粉水)裹起,放入油鍋炸,炸至浮起成金黃色,即可食用。咬起來脆脆的,吃起來香香、甜甜的,酸菜的酸和香菜的香,將甜甜的年糕襯托得很好,這就是簡單的巧思下變化的「年糕勤儉蔬」。
翻翻家裡的冰箱,找出被遺忘的蔬果,再加以利用吧!

BOX/抹麵皮的小技巧看這裡
在抹麵皮時可用「蔥段」抹,因為筷子很硬,而用手會黏黏的,份量不大時用刷子又嫌麻煩;拿一段小蔥末,沾著麵糊水抹在麵皮上,剛剛好。且蔥用完後還是可以用來做菜。(可省)

巧克力達人的春天

唯有堅持,才有支持;一路走來,邱紹民對巧克力的熱情沒有被大環境吞噬,只有愈挫愈勇的精神。


三千五百年前,阿茲提克和馬雅人將巧克力視為天神的飲料;十七世紀時,英國人認為早晨喝熱巧克力是幸福的象徵;二00六年,臺北市永康街一個安靜的角落,我們發現了一個屬於巧克力的創業故事,在「巧克哈客」臺灣第一家巧克力專飲店。
小巧的空間裡,巧克哈客(Chocoholic)沒有糖膩味,沒有滿街擁擠的人潮,只傳來巧克力原有的微苦;慵懶的午后,空間裡飄著香頌、爵士以及巧克力香。甫入店裡,會被眼前多樣的方塊、繽紛的色彩給吸引住,就如同來到《艾蜜莉的房間》般的魔幻視覺。

自力救濟喝巧克力
「喜歡巧克力,是打從有記憶以來的事。」邱紹民說道。小時候,無論是餅乾、糖果、麵包,甚至是冰淇淋都只愛巧克力口味,若要真正追究從何時愛上巧克力,那就只能說是天性吧!
邱紹民原本在廣告公司上班,由於平日喝咖啡會心悸,當大家都喝咖啡解壓時,喝熱巧克力是他的解壓方式。可是那時的臺灣巧克力飲品只有一、二家可選擇,一開始對巧克力並不太懂的邱紹民,在一次偶然出國時,喝到了國外的巧克力,驚訝:「怎麼跟國內的差這麼多?」回國後,卻是怎麼喝都不對味,那時才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忘卻國外巧克力的味道。整顆心都懸在國外巧克力上的邱紹民,決定自力救濟。
開始DIY巧克力熱飲,為了試出好的味道,邱紹民查了許多資料,花時間研究巧克力。終於,邱紹民和幾位朋友有了創業想法:「這麼好喝的巧克力只有自己喝,會不會太可惜了?」二00二年的最後一天,「巧克哈客」在邱先生及其朋友的集思廣益下順利開張。
剛開業「巧克哈客」,並無預期的順利,從廣告業跳至餐飲業的邱紹民,在創業的過程,遇到了許多挫折、低潮,原本只是單純的想將好喝的巧克力帶進國內,卻沒想到餐飲業的競爭如龍爭虎鬥,想要在餐飲圈生存,除了要有好的創意,耐力和體力也是少不了的。在一次次的困阨中,原本的合夥人都相繼離去,只剩邱紹民一人,問他為何那麼堅持?他微笑說:「曾經有個朋友告訴我,唯有堅持,才有支持。」一路走來,邱紹民對巧克力的熱情沒有被大環境吞沒,只有愈挫愈勇的精神,讓巧克力在永康街持續發熱。

吹毛求疵的測試
「挑剔是一種神經質,梳好了頭髮就開始覺得襯衫有點皺、鏡框有點醜、鞋子顏色不對、手錶樣式太舊……於是像中了邪一樣,」邱紹民笑說,店裡的東西,從食材到餐具,也是這樣一路挑剔過來;從60%、70%…變成99%幾乎全從國外進口,連水杯也要Made in France、牆壁要漆成普魯士藍、音樂要三O年代的純法香頌。
巧克力的呈現,當然須挑剔,邱紹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測試口味;先試國外的飲品,接著自己DIY,等到味道成功了,會再拿給朋友試喝;如果朋友覺得不妥,邱紹民會追究原因,是外國口味不適當呢?或只是新口味接受度不大?就這樣,邱紹民店裡的巧克力飲品,就在一次次的挑剔中誕生;而店裡的客人也聞香而來。在不斷的實驗中,邱紹民成了巧克力達人。

巧克力的不同面貌
許多人喝過「巧克哈客」的巧克力飲品後,發現巧克力的不同面貌;以往巧克力的甜膩印象,被苦香給取代了。巧克哈客經典熱巧克力(Chocoholic Classic Hot Chocolate)強調巧克力的純味和香味,採用高級的VALRHONA黑巧克力,依循古法煮製,喝下去的口感香滑細緻;純味熱巧克力(Pure Hot Chocolate)甘醇的苦味,在舌尖融化後,讓你對巧克力有另一番解釋;義式熱巧克力(Italian Hot Chocolate)濃稠的巧克力汁液,將厚重的義大利風格深深浸染在味蕾裡;玫瑰白巧克力(Rose White Chocolate)從可可豆萃取出的白巧克力,與天然香草融合後,溶入玫瑰露;阿茲提克熱巧克力(Aztec Hot Chocolate),最適合懷念原始的滋味,辛辣是熱巧克力進入歐洲前的原樣,混入肉桂、茴香等,呈現強烈的南美原始風格。
「在這裡,喜愛嘗試新口味的大多是女性,無論是辛辣的口感,微苦的芳香,只要推出新口味,大多是女性較勇於嘗試。」邱紹民說。這和男性偏苦味、女性偏甜味的印象,頗有不同;或許,這就如同女性總是對於愛的勇氣,大過於男性吧!無論如何,在這多款熱飲的催化下,來到這裡的人,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愛情味道,在巧克力裡。

情人節限定套餐
平日邱紹民總是耳提面命對員工說:「這裡是Chocoholic,翻譯的意思,是指吃巧克力上癮的人,所以最重要的不是環境,也不是配方,而是人。縱使有再好的環境跟配方,如果沒有將巧克力渲染給人的能力,那「巧克哈客」就不能稱為Chocoholic了。」的確,在這麼一個由巧克力包圍的地方,是應該讓人充滿浪漫、熱情的魔力。最好的見證,就是巧克哈客開店三年以來,有五對員工變成了情侶,其中一對是老闆—邱紹民本人。可見「巧克哈客」是一個情人節味道濃郁的地方,它提供了這樣的情人節套餐:


前菜—
墨西哥脆片
德式香腸組合:開京香腸、香蔥派、酸瓜
法式鹹派組合:當日手工鹹派、生菜沙拉
濃情飲料:任選130元飲料2杯
巧克哈客巧克力鍋—
採用法國進口香濃黑巧克力,佐料近10種。
(麵包盤)
德國大麥製作的歐洲傳統麵包
義大利麵包棒
蘇打餅乾
搭配進口義大利冰淇淋、棉花糖
(水果盤)
精選數種當季水果
特製棉花糖
沾裹法國香濃純巧克力

(點心)
義式特濃冰淇淋

價格:NT$1100
賞味期限:即日起開始預定,情人節前一天(座位滿座)為止。

滋味行家--臺灣烘焙王

品嚐好的麵包,要先壓一壓,才聞得出麵包的內涵。

「料理和麵包可以做完美的結合!」今年三月,獲得國際麵包比賽臺灣選拔賽冠軍的吳寶春如是說。一般人法國料理吃麵包是蘸醬料吃。而馬鈴薯切丁,加入橄欖油、迷迭香、海鹽,烘烤後攪和到麵團裡製成麵包,則是吳寶春自創的「香草馬鈴薯麵包」。這款麵包,口感鬆軟、且散發著自然的香草味。
吳寶春家住屏東,隻身前來臺北當學徒。供吃住的學徒生活,每天必須早上三點半起床烤麵包,直到晚上十點才就寢,隔日一樣三點得早起。
那時怎麼都不覺辛苦?「可能是因為覺得辛苦是理所當然的吧!」二十年前機器沒有現在發達,麵包都是手工發酵、手工製成。當兵時,他曾經想過「要繼續做麵包嗎?」當時很多同年齡的人都在工廠上班,哪裡錢多就往哪裡跑。
退伍後,他花了兩年的時間,來省察自我。「那時很迷惘,一直想確定自己的方向。」因此無論是卡內基或心靈成長的課程,他都去上過,利用晚上麵包店下班的時間,跑去上課。
「我那時滿腦子只想要確定一件事,我要的是什麼?我的人生規劃方向對嗎?要如何衝刺?跨越?」可見吳寶春對的自我期許甚高。

發現老麵的魅力
然而命運卻硬是跟吳寶春賭氣。那時臺灣麵包工業,因為人力嚴重的不足,許多麵包工廠都用發酵劑來讓麵團發酵,以節省成本。
他卻堅持用手工發酵,這種追求原味的精神,卻得不到同行的認可。在麵包店工作時,備受壓力,許多人都不贊同他這樣耗費人力的手工發酵。他不顧反對一鼓作氣花了五年的時間,來實驗手工發酵的老麵。
「其實,那時我也很害怕會遭到市場淘汰!掙扎了好久。」在那時連學徒都使用發酵劑了,根本沒人用老舊的手工方式發酵。或許就是憑藉著一股傻勁,不肯屈就、放棄,一直到公司慢慢接受才開始有了市場。堅持,讓他發現了老麵的魅力!

照顧老麵如老婆
皇天不負苦心人,今年三月,吳寶春以「法國鄉村麵包」、「梅花麵包」、「天然酵母酒釀麵包」與「法國長條麵包」四款參賽作品奪得國際麵包比賽—臺灣選拔賽冠軍。
而此次參賽,吳寶春的「老麵」居功厥偉。每款老麵都經過八年的發酵,初以裸麥粉加水揉製而成的麵團,經過不斷的「餵養」,才開始散發屬於老麵的深厚風味。不僅如此,為了讓菌類充滿健康活力,餵養期間每八小時就必須察看一次,更重要的是嚴控溫度,掌握發酵速度,避免發酵過快,風味不夠。
比賽時,由於臺北溫差大,「氣溫驟降,還得帶老麵到化妝室吹暖氣」其細心呵護的程度,曾引來老婆吃醋,直說老麵像是他的小老婆。

什麼是好吃?
「我那時一研究新款麵包,就會讓同事試吃,每個人都說好吃,但一推上市,卻賣得不長久!」幾次下來,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。常常反思,究竟要如何才會好吃?「有時覺得自己只是一位麵包工匠,而不是麵包師傅。」
直到他遇到了生命中峰迴路轉的好友。
那時吳寶春在臺中的喜多田麵包店工作,認識了堂本麵包店的老闆,最令他深感意外的是,堂本老闆學藝兩年就開業,且麵包還賣得挺好,看著外觀不起眼卻美味的麵包大受好評,讓他對麵包的美味開始有了不同的認知。
「他跟我分享成功的最大祕訣,在於感受;由於他之前從事高級音響的業務,常常跟有錢人接觸,開麵包店之後,思考模式由有錢人都喜歡吃什麼去思考。」吳寶春和好友吃遍了臺中大大小小的餐館、小吃,待在臺中的那五年幾乎都在品嚐食物。
曾經有一次吃了一餐叫「喜樂菜」,餐廳裡沒有目錄、沒有招牌,也沒有店鋪的樣子,只有兩位夫妻隨性做菜。一人兩千元的收費方式,菜色卻常常令人驚豔。慢慢地,吃得多了,味覺也訓練得愈來愈豐富了,無論是有名氣的餐館,亦或是無名的小吃,都在他一餐一餐當中,累積了不少「品食」的經驗。

理想麵包的實踐
老麵製成的麵包,採用天然酵母發酵,擁有自然的麥香、回甘與酸氣,不需要再加入重油重糖彌補口味不足。除了口感上越嚼越香外,也正好符合現今的健康意識。在品嚐冠軍麵包時,他教導我們要先將麵包壓一下,讓自然的麥香溢出,聞一聞,再品嚐麵包「內涵的味道」。訪談結束之際,問及吳寶春心中理想的飲食生活,他笑著說:「若能在市中心附近的森林,蓋一個小木屋、一間烘焙坊,與一個搖爐,簡單的餐點還提供民宿;讓旅客不只品嚐麵包,又可放鬆心情。重要的是將鄉村生活品味帶入都市中,那就太完美了!」

2008年1月24日 星期四

料理中的女人最聰明—唐琪

唐琪—戲裡學人生,戲外學料理!
女人在廚房一定是蓬頭垢面的黃臉婆嗎?唐琪告訴你,料理中的女人如何最美麗。

印象中的唐琪,是糖霜、鮮奶油做成的!
總是綁著兩條麻花辮子,笑容可掬地創作蛋糕、鬆餅等一道道精緻點心。和藝術蛋糕齊名的唐琪,其實是個迷糊卻幸福的女人,從演藝圈至料理圈一路走來,都是順其自然。喜歡表演的唐琪,從大學時期話劇社到大銀幕,一直到大學畢業相親結婚,唐琪笑稱自己的婚姻實屬:「媒妁之言及應觀眾要求。」「當初沒想太多,只是單純的相親,卻嫁到了美國。」
婚後的唐琪,如同重新走過學習階段。由於自小在傳統家庭裡長大,在家教森嚴的家庭裡,無論說話、吃飯全都在規範內,「不喜歡唸書,但家中要我一定要唸到大學畢業;喜歡體育、勞作、美術,但在那個年代的父母,總會限制孩子的學習發展。」也因為這樣,一嫁到美國,就好像是籠中鳥飛出去般,什麼都想學,什麼都想嘗試;美術、勞作、跳舞,每樣都不放過;也因為學習的衝動,而接觸了「蛋糕藝術」,沒想到回國後,會為臺灣的蛋糕裝飾藝術帶來另一個新風貌。

料理--激發女性創意魅力
「一直喜歡演戲,也一直愛演戲;早期開始接觸戲劇時,常常幻想自己有一天能演一齣愛情劇,且要偶像級的,最好是瓊瑤式的愛情,那種女主角頭壓得低低的,男主角輕輕的扣住女主角的下巴將臉蛋抬起……好浪漫呀!」然而她這一輩子在演戲中所渴望的浪漫,在料理創意中找到了。
初回臺灣,看到臺灣的蛋糕全長一個樣,很不喜歡,那時她心想:「怎麼臺灣的蛋糕老是圓的?上面除了寫生日快樂再加上兩朵玫瑰花?就沒了。」單純的衝動,唐琪開始在臺灣做藝術蛋糕,無論方的、長的、心形的,各色蛋糕,唐琪都將賦予蛋糕新的視覺效果。
無論是生日蛋糕、喜宴蛋糕、喬遷蛋糕、情人蛋糕,唐琪玩得很起勁,也玩出了「花旗蛋糕」的企業名號。那份對於演戲的浪漫熱情全都運用在蛋糕藝術上;將升官的致賀蛋糕做成階梯狀(代表步步高升),新婚蛋糕做成愛心狀,喬遷蛋糕做成小屋子狀,上面還有新家門牌號碼!所有的蛋糕都在唐琪的浪漫情懷下一一產生。她做過最大的蛋糕是五十坪大的國旗蛋糕;最具挑戰性的蛋糕是為梅艷芳演唱會所做的,可承受一人重量的蛋糕;或者是讓人津津樂道的比基尼泳衣美女蛋糕……等。
一開始並沒想過要做生意的唐琪,在「花旗蛋糕」事業的顛峰時期(臺灣、新加坡),才驚覺自己的經商概念是從何而來?回想成長階段都沒有做生意的經驗,無論是經營理念、成本預算、行銷概念,全都是陌生的領域,而那一段段的生意經竟都是從劇本裡一個個角色裡習來,是劇本教育了她。也因為沒有實戰經驗,在「花旗蛋糕」被人淘空時,唐琪才發現自己過於相信人,忘了真實社會的殘酷。唐琪笑著說:「若要說劇本是我的教本,那我也該瞭解到,劇裡頭主角信任的好人最後也都會變成了壞人。」在走出「花旗蛋糕」的慘痛經驗下,創意的發想能量仍緊繫著唐琪,透過多年的蛋糕藝術經驗、烘焙創意,甚至是雜糧健康食品,在唐琪的創意下都巧妙的融合在一起;在永康街的「唐琪小鋪」裡,重新覓得了屬於自己的創意舞台。

女性的廚房魔力
早期傳統的女性多用煤球升火煮飯,或許很難想像,一個婦女從早到晚都待在廚房燒菜煮飯,會是什麼樣子,「記憶中那個年代,兄弟姊妹放學回家,肚子餓了就直接進廚房找媽媽要吃的,可是媽媽從早到晚都還來不及打扮自己;先是忙著準備早點,等家人都上學上班去就趕緊出門買菜,準備中餐;等中餐準備妥當送完便當後,接下來的晚餐也開始張羅啦!這樣的循環下,每次看到我媽,都是一個德行:蓬頭垢面的黃臉婆。女人的青春呀!一溜煙就不見了。」唐琪說道。現在廚房不同了,飯廳可以弄得漂漂亮亮、整整齊齊的,家電和器皿也都比以前高級得多;舊有的煤炭、煤球被各種高科技爐具給取代了;在這樣的條件下,女人還會不愛進廚房嗎?
在高科技的廚房裡燒菜,不慌不忙、不疾不徐的在廚房裡表演魔術,是現代女人的寫照。
唐琪認為「要抓住男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?」現在可不通用;現在外食太方便了,可以滿足男人胃的地方太多了,不一定是妻子燒的菜才能滿足。所以,當妻子在家裡煮飯,滿足先生的「視覺」才是重點,打扮得性感些,在家中廚房忙碌時,先生會想待在家裡看妻子變戲法,深情款款地看著可愛的妻子在廚房裡忙碌,打情罵俏的說老婆好辛苦,且飯後幫老婆洗碗等,這才是抓住男人的心。在廚房裡,沒有小孩和公婆可打擾,感情的交流就是一種幸福。

料理讓女人變聰明了
其實,嚴格說起來,聰明的是器皿,是鍋子、爐子跟製作這些高科技鍋子、爐子的商人;為了要讓他生產的鍋爐好用,一本本食譜、交戰手冊都應運而生。若要說是女人聰明,不如說是鍋子跟爐子聰明。所以廚房就如同秀場,女人進來廚房,輕輕鬆鬆就可以變出一桌好菜;而好菜就如同好衣服一樣,妝點女人的價值,觀賞的不只是自己,也包含了男人。如同「女為悅己者容」,是秀給丈夫看也好,客人看也行,甚至是自己開心,只是為了滿足自己。
無論是科技進步的現代或燒煤球的從前,男人都希望自己的老婆會做菜。無論老婆多漂亮、多能幹,事業做得多好,男人對於回到家有飯菜香的渴望依然存在。
唐琪跟大家分享,讓男人無法忘懷的料理溫柔三階段:
1. 先學會品味好菜;在初期認識的男女,如果女生懂得吃,會令男性留下深刻的印象,不要以為男人都很粗心,關於這點他們可是很留意的。
2. 正式交往後小露一手廚藝;在交往階段可以燒一些菜請男朋友吃,不但令人感到窩心,也會讓男人在味蕾上留住思念的效果。
3. 結婚後,不要忘了婆媳間也可以用料理串溫情;謙虛的請教婆婆老公愛吃什麼菜,這樣婆婆會很有面子的到處跟人說:我媳婦來跟我學做菜。這樣不但老公輕鬆,婆婆也開心,最大的收穫一定是自己。
女孩子千萬不要擔心如果會做菜,會不會被定位成黃臉婆,其實現代人生活富裕,講求效率,除了有高科技的廚具外,有些料理做起來其實很簡單。舉例唐琪為大家示範的「青春沙拉」,不但維他命C、茄紅素都有了,優酪乳的益菌還可活化體內,達到體內環保的功用;口感上酸酸甜甜,連傳統的五穀雜糧飯也跟著活了起來。這道料理不但有新意也達到了現代人講求健康美味又省時的需求,還等什麼?試著做做看吧!

青春沙拉作法:
只要先將雜糧飯蒸熟,紅麴和優格備妥;
蘋果半顆(切絲或條狀),奇異果一顆、
生菜幾片(萵苣3-4片)、小蕃茄10顆(對切)、
最後加入事先準備好的半碗五穀雜糧飯,
再淋上紅麴醬配上無糖優酪乳。